近期銅價走出了一波較為有力的漲勢,倫銅和滬銅紛紛創下3個月以來的新高,倫銅創出3740的階段性新高,滬銅創出30680的階段性新高。倫銅自去年12月23日創下2850的低點后,銅價一直在2800~3600區間進行振蕩整理,滬銅走勢相對于倫銅更為強勁,CU0906合約在12月19日創下21600年內低點后,振蕩重心不斷上移,走出了振蕩上升的格局走勢。從中線來看,目前銅價已經步入上升通道,然而銅價快速單邊上漲的格局還不具備,銅價的整體方向仍然是振蕩上移。目前決定銅價是否能繼續上升的關鍵因素還在于終端消費需求的啟動。
銅市場基本面因素分析
從銅的基本面數據看,倫敦庫存自從3月初53萬噸高庫存開始下降以來,已經持續下降了一周時間,且下降趨勢沒有改變。目前的進口比價關系有利于銅的進口,因此不排除出現貿易商套利交易導致銅庫存搬家的情況。從銅庫存的分布結構來看,韓國釜山地區銅庫存連續下降,部分說明亞洲區銅的消費情況出現了一些好轉。倫敦銅升貼水情況從30美元左右小幅回升至20美元左右,近期貼水的減弱也證明了銅市場供應從明顯的供過于求逐步出現好轉跡象。國內現貨市場顯性庫存繼續在低位徘徊,然而國內現貨市場惜售情況仍然較為嚴重,大量現貨商出于護盤的考慮,并不急于在市場上投放超出市場承受能力的銅供應量。表面來看,現貨供應仍相對較為緊張,銅冶煉廠商的生產計劃大都沒有受到太多外部沖擊,信貸額度對于大型國有企業還是相對比較寬松,銅冶煉商的賣方套期保值地位使得其成為市場上天然的戰略性空頭。現貨市場由于缺乏大資金消費買盤,整體市場供求成交都較為清淡?,F貨的清淡并不等于市場供求格局的相對平衡,大量現貨銅的隱形庫存重新出現在冶煉商的廠庫中。雖然銅市場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暖,但真正推動這波銅上漲的因素,究其原因還是部分投機資金炒作中國需求和國家的行業振興計劃。在基本面沒有真正改善之前,銅價的炒作上漲也給了冶煉商套期保值頭寸戰略性放空的時機。
銅市場消費復蘇前景展望
目前銅價走勢內強外弱的格局日益明顯。西方國家的第二輪金融危機打擊和國內兩會期間政策救市形成鮮明的博弈。以歐美日為代表的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已經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其衰退幅度普遍高于市場的預期,2009年發達經濟體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負增長。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最有可能率先復蘇,這主要得益于美國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和美元中心貨幣地位賦予美國的融資能力。在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衰退的陰影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再次依賴出口導向型方式來拉動,最終只能通過提高內需的形式來實現保八的任務,而提振內需短期之內在信心不足的前提下是無法依賴國內本身就被嚴重壓抑的終端消費來實現的,只能通過兩會之前各類政府主導的投資需求來拉動。政府推動的巨額投資主要是基建項目,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步伐將比預期還要緩慢許多,第一季度消費旺季都不能支撐銅價有力地上沖,未來后市的價格的上漲終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一個比較好的預期是,在第二季度消費淡季,銅價在國家的基建項目帶動下獲得一定的支撐,各類終端企業在半年的休養生息后,逐步消化了高價囤積的庫存,資金鏈極度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企業正常的備貨補庫行為將成為銅價上行的真正動力所在。在此之前,振蕩徘徊上行的銅價走勢將無可避免。
銅期貨市場盤面淺析
從銅期貨的技術走勢來看,滬銅CU0906合約已經連續兩次沖擊3萬整數關口未果,3月5日高開低走的走勢撲滅了倫敦市場對中國需求的希望,銅價走勢又陷入振蕩回落整固行情中。然而現時期的銅價在面臨25萬噸庫存和50萬噸庫存左右價格相差無幾,市場對于悲觀的經濟數據已然麻木,每次數據的出臺都只是空頭短期的發泄機會,去年那種一瀉千里的暴跌行情一去不復返。相反,市場對于每一個利多消息都積極回應,無論是中國國儲的收購傳聞還是庫存的下降,都是銅價積極拉升的催化劑。根據我們的判斷,市場已經對3萬以下的銅價有了一個價值的判斷準則,雖然銅價的大漲行情為時尚早,但目前的銅價已經具有價值投資的意義,下行空間相對有限。機會是跌出來的,每次恐慌大跌都會成為新增抄底資金買入的絕好時機。
結論
經濟衰退的陰影仍然在西方發達國家頭頂揮之不去,跌跌不休的道瓊斯指數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最深的痛,也體現了市場對工業經濟短期之內的悲觀態度。與此相反,中國雖然也陷入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困境,然而國家一系列產業振興計劃不斷給市場帶來新的利多炒作緣由?;久娴淖兓菨撘颇倪^程,在經濟衰退與中國救市政策之間的多空博弈,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有利于多頭陣營。市場上的戰略性投機空頭在3萬以下的銅價不敢豁然大舉進攻,然而3萬以下的銅價對于還對于去年高銅價時代念念不忘的下游消費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戰略性空頭和戰略性抄底多頭的角逐過程中,后者更容易成為投機資金和新增資金的戰略選擇,不斷增長的持倉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問題。因此,銅價深幅下跌空間已然不大,振蕩式上揚、以時間換空間對于目前的銅價走勢而言是最符合邏輯的判斷。